当前位置:首页 > 鉴赏知识
方寸之美 玉印风流
2009-1-15 14:25:00 来源: 阅读:2013
 [    ] [打印]

      笔者藏有一枚汉代玉印章,长2.5厘米、宽2.4厘米、高2.6厘米,青玉质,玄武钮,素面无纹。印材黄斑片片,如变色飞云。印钮为龟身,卧于印面,作昂首遥望态。整个玉印质地细腻、温润光泽,摸触时给人手感宛如凝脂,为汉玉中之精品。
  
  先秦两汉的印玺是一种表示权力和凭信的工具,其形制各异、材质多样、书法隽永、刻工古拙,历来为藏家所珍爱。玉印即为其中之一,又因其存世稀少,更有可遇而不可强求之感慨。
  
  《史记·秦始皇本纪》裴马因《集解》引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为印,龙虎钮,惟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卫宏的这段话,在史家之中历来颇有争议,传世和出土的秦汉玉印中官印寥寥无几,而私印却比比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印约有40枚左右,其中属于官印的仅有“皇后之玺”、“帝印”、“夫人”等数枚,因而可以证明:卫宏的理论值得商榷,而历代公私收藏则无疑以私印者居多。
  
  现存于古代著录以及流传于世的战国秦汉玉印,数量约有500余方,其中以两汉居多,战国次之,秦代则稀若麟凤。战国玉印总体上尚未脱离金铜玺印的影响,在印文书法上奇姿圆活、妙趣横生,在构图上匠心独具、疏密分明,在穿插与呼应中取得了整体的稳定和谐。文字大小错落,避让有情,与同时期的铜印相互辉映,颇具“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味。
  
  到了西汉时期,由于制玉工具的改进以及玉印在社会观念中具有越发独立的品格,使汉玉印完全脱离了铜印的藩篱,显示出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格调。汉玉印的印文多数以小篆为基本字体,私印又以二字者居多,因而当两字印文作左右排列时,小篆书法修长舒展的体势特征在这一组合空间中得到了最为和谐自然的表现:婉转流动、畅达自如,全无转运紧苦、滞涩结节之病,别有一番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美感。概言之,汉玉印清俊洁净、畅达挺拔的线条特征,成为古玺印艺术在线条形式方面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这同它在布局上表现疏朗、匀落的特征一样,构成了一种特定的艺术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风范,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篆刻艺术家的创作观和审美观。
  
  宋元以来,庋藏汉印最为著名者,当属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大收藏家陈介祺,搜集汉印上万颗,筑有“万印楼”。其中,仅玉印就多达40余枚,并有一枚“婕妤妾赵”的汉印,京师文人疑为印章主人乃汉成帝之皇后赵飞燕。赵飞燕是盛阳侯赵临之女,善歌舞,汉成帝刘骜招之入宫,为婕妤(妃嫔的称号)。《幼学琼林》中写道:“飞燕身轻,掌上可舞。”这样一位神话般的人物,如确有随身所佩之玉印传世,自然非同小可。值得一提的是,此玉印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入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印文中的“赵”字实应为“女肖”字,那么这方玉印,则无法确认是赵飞燕的印玺了。
  
  战国至两汉时期,是古玉印玺的全盛时期。隋唐之后,皇室虽仍崇尚古风,以玉琢玺印,一些贵族士大夫也以玉印为赏玩征信之物,但毕竟已成为一缕余绪,在艺术上与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明清以降,绝大多数的玉印更加彻底地变身为文人雅兴之余的文房文玩,再无淳朴和古雅可言。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