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昆明民营博物馆面临困局
2008-10-10 14:57:00 来源:昆明日报 阅读:1353
 [    ] [打印]

 

记者黄晓松摄

 

一生献给收藏事业的刘伟。记者黄晓松摄

  昆明有几个“刘伟”能跌倒又重来?

  《昆明市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各县区都在忙着向基层文物建筑和挂牌保护建筑单位传达新招商政策,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向外引资,腾出“老宅”创建民营博物馆,用3到5年时间, 要把昆明建设成“博物馆之城”,要使昆明人均拥有博物馆的数量跃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昆明百余老宅开门招商,已经有了首批响应签约人,最近还有很多民间团体和个人正在考察投资事宜。但记者却从一位早前献身民营博物馆的刘伟先生身上看到,除一纸“文件”带来的政策东风,昆明创建“博物馆之城”还缺少很多实际支持。从2004年至今,刘伟几次重伤倒地,又挣扎着爬起来,现在让投资者重复受伤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如果带着这些问题招商创“博”,不知道会有多少“刘伟”要倒地?又有几个“刘伟”能够有机会重来?

  4年前:

  老两口用工资撑“馆”

  昆明600多万常住人口只有各级各类博物馆19座,而其中的民营博物馆仅2座,由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刘伟会长创办的“天缘艺术馆”就是其一。“昆明这些年其实有很多民间力量努力创办过博物馆,但生存和发展的情况可谓‘九死一生’,很多朋友都先后倒下去了,希望我们创办天缘艺术馆的亲身经历,能为政府和社会开创‘博物馆之城’这项利民事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刘伟说。

  2004年9月,刚退休的刘伟带着多年收藏的100多件艺术品,在家乐福世纪广场租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商业网点,“天缘艺术馆”的前身“刘伟艺术工作室”诞生。当时云南还没有诸如省收藏家协会这样的民间社团组织,博物馆资源也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需要,那时从昆明到地州的很多收藏爱好者都经常往来“刘伟艺术工作室”,每天前来参观的市民也多达上百人次。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座民营博物馆每个月的租金高达4000元,刘伟和妻子老郭每个月倒贴全部退休工资也还不够,很多时侯不得不依靠一些热心朋友“慷慨解囊”。刘伟回忆说:“场地费全贴了,茶水费全贴了,每天进进出出几百号人,所有卫生和清洁工作都是我和老伴自己动手,我们希望集中众多民间收藏家的力量,向社会普及文化知识并提高大众保护身边文化遗产的意识,但没有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要做好民博这件公益事业还是很难”。

  现在,《昆明市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也将很快出台,各县(市)区将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用于鼓励发展博物馆业的专项资金。民营投资者正常经营博物馆达1年以上的,只要开放时间、服务质量、展览活动达到要求,政府将对其运行费用和门票予以适当补贴。

  只有“政策东风”及早落地,民营投资者用工资撑“馆”的历史才会结束,也只有如此,今后众多新投资创建的民营博物馆才不会“熬败”。

  1年前:

  博物馆“长大”赚了事业亏了经营

  2006年4月15日,百余艺术家、工艺美术家、收藏家和企业家携手成立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由刘伟和两位新投资者合作,天缘艺术馆在昆都瓦仓庄成立,这座全新的民营博物馆规模达到了1000多平方米,明清家具、历代瓷器、奇石古玉、名家书画等千余件藏品的容量已远超刘伟最初创业时的规模。

  但是,经营和管理问题也一天天激化起来。天缘艺术馆的投资金额超过千万,由于公益性质没变,别说盈利,就是要收回巨额装修、人工工资、水电费这些成本都非常困难。虽然期间也作过有偿收取茶水服务费的尝试,但仅靠“一杯茶水”始终难以养活一座千余平方米的博物馆。

  2007年1月,天缘艺术馆的“事业”走到了社会影响力的颠峰,央视“民间寻宝记—走进云南”摄制组来了,与天缘艺术馆合作在昆明举办首届云南赛宝大会。但也就在这又一次非常巨大的“劳民伤财”之后,三位投资人终于分道扬镳。

  刘伟告诉记者:“民营投资博物馆风险很大,连投入的100多万元基建和装修成本都没能收回来,因为长期只有投入而没有收入,我们的合作被迫终结”。这一次刘伟摔得很惨重,一个人就背了50万的债务。“此前不管资金如何困难,我从来都咬着牙没卖过任何一件馆藏珍宝。但这次我走投无路了,无奈只有变卖了一些馆藏艺术品,在约定时间之前偿还了所有债务”。

  2007年8月10日,刘伟带着仅存的500多件艺术奇珍,一度无家可归。

  今年

  集社会力量博物馆之城才有希望

  2008年9月5日,云南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会在省民族博物馆召开“2008中秋年会”,因为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在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新的天缘艺术馆又一次在省民族博物馆打开了门面,这一次的规模更远超从前。

  记者这次见到的刘伟又老了很多,但除了老两口外,去年刚进门的儿媳妇新加入到了民营博物馆的工作中来。作为一项功课,刘伟每天都要抱着7个月大的小孙子整理各种文物艺术品,他对记者说:“我这小孙孙现在一见到文物宝贝就会笑,他对这些民间文化精品很有悟性,我要从小手把手地培养他,让他在将来成为我和我们这些民博创业先行者的事业接班人,把民间力量保护文化遗产这项事业代代相传做下去”。

  《昆明市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政府鼓励更多民间力量进驻“老房子”开办博物馆,刘伟非常高兴地对记者说:“有了这个政策的支持,我一生想做的事业会有很多人来继承。一个人和一个协会的力量也许只能为城市增添一个文化景点,但如果众多社会力量都来投资开办博物馆,我们这个城市将变成‘博物馆之城’,更多散落民间的文化艺术瑰宝也将因此获得保护,我希望政府能加快推进实施这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9月5日,云南玉龙集团无偿为天缘艺术馆捐助10万元发展资金,云南康辉旅行社也表示将在旅游线路上支持这家一路走来坎坎坷坷的民营博物馆。

  (记者:肖宇辉)


【责任编辑:康静】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