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金融投资势必三足鼎立,艺术市场终成第三级
2008-10-9 14:26:00 来源:东方艺术·财经 阅读:1279
 [    ] [打印]

导读: 

  慨叹如今的艺术,再也无法与市场分开,显然有些过时了。至于有媒体称艺术只是个幌子,市场才是主导,身在其中的业者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人民币升值,国内经济大环境无限级繁荣的背景下,艺术品市场正在成长为与股市、楼市相提并论的中国投资第三级。虽然现在我们尚且无法想像未来的某一天,艺术品投资将和股市楼市一样成为全民参与的博弈,但是不可否认,艺术正在走出“美术馆、画廊、拍卖、收藏”这个狭小的圈子,成为金融-资本-消费这一高端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艺术市场,正在成为热火朝天的中国金融投资领域的第三级。 

  2007年艺术投资金牌冠军:民生银行之民生艺术基金 

  面对民生艺术基金的大手笔,金融界会有连锁反应吗?我们拭目以待… 

  2007年可以说是资本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其标志性的事件便是目前在国内银行业中前景广阔的中国民生银行全面参与艺术品市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涉足艺术品投资领域的金融机构。2007年初,民生银行从银监会获准了中国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这个基金的发行表明中国艺术界将逐步拥有强大的资本后盾。它的成立,无疑给金融和艺术打造了连接的平台。根据民生银行的估算,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每年吸纳100-200亿元的资金,而按照成熟市场的经验,高收入阶层中超过20%的人会以其总资产的5%投资艺术品,即整个高收入阶层可将其总资产的1%投入艺术收藏,假设目前16万亿元的全国个人储蓄总额中有50%属于高收入阶层,那么在理论上,每年至少有800亿元资金可用于投资艺术品。年中6月,民生银行适时推出其“艺术品投资计划”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挂钩中国当代书画板块,投资金额以50万元起,以10万元整数倍递增。为运作这一产品,民生银行选择了与艺术顾问投资公司、信托公司联手,由10人左右的艺术顾问提供投向建议,数名基金经理负责艺术品的购买与出售;由银行高层与艺术专家构成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则拥有最终的决定权。原则上,单件藏品的价格不能超过基金总额的一半。该产品的封闭期为两年,两年之后将全部结清清算。如藏品到期无法出售,顾问公司将以高于购入价10%的价格回购。从产品的运作成本看,银行管理费为2%,信托投资公司报酬为1.5%,艺术顾问报酬为2%,算上3-5%的艺术品交易成本,该产品年收益超过35%方能实现预期18%左右的客户年纯收益。 

  民生银行对这中国第一家银行系艺术品投资基金的信心,来自中国艺术品投资的高收益。这在近年各门类的收藏品种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书画作品的年均投资收益超过20%,当代书画作品更是一路急升,世界纪录被不断刷新;瓷器市场的投资收益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上涨,一两年内身价翻几番的精品也比比皆是;作为第三大收藏品种,古玉投资收益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随着原料价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且日渐稀少,紫檀、海南黄花梨等红木家具价格上涨了十倍。 

  巨大的投资才能意味着巨大的回报。在推出这一艺术理财产品之后,民生艺术基金在下半年相继挺进艺术圈,有了一系列大动作。比如8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今日文献展”,民生艺术基金赫然是主办方之一。11月,民生银行又联合上海美术馆以及上海一家文化基金举办了画家方力钧在上海的首次个展。两次展览无论在规模还是影响上都可谓不同凡响。这其中,民生银行为自己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创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然而事实不仅仅是这些,记者从方力钧个展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民生艺术基金已经为挺军艺术领域做足了功夫,不遗余力。据民生银行品牌管理部总经理何炬星介绍,民生银行在艺术市场的长期战略部署具体而且真枪实战,远不是主办几个大型艺术展览那么简单。艺术品投资理财计划推出之后,民生艺术基金大刀阔斧迈出第二步,正式入住由中国著名画家收藏家黄胄先生创办的炎黄艺术馆。而正在筹建并且接近尾声的民生现代美术馆,馆尚未竣工,由今日文献展和方力钧个展的一些佳作已经收入其中成为藏品。何炬星还介绍,民生银行目前正在考虑注册一个“亚洲艺术论坛”,以推动学术和文化体系的建设。而最大手笔的莫过于民生银行将从2008年开始陆续设立中国艺术家个人基金,目标首选目前正处于创作盛期的优秀艺术家。
    民生银行的高调跨入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引起金融界的连锁反应,吸引更多的资本介入到艺术品市场中来,记者不敢妄测,但是毫无疑问的艺术品投资的财富效应,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国内艺术品单纯的个人收藏或者消费的散户现象正在成为这个市场的细枝末节,而机构主导的艺术品市场指日可待。不同于散户现象的一点是,大企业大集团投资艺术品市场,无论走的是如何公益化的路线,投资方式如何多样化,其最终的目标仍旧是落在财富收益上。这也意味着,艺术品市场在艺术的堂而皇之品味下,仍旧是如股价、楼价一样的数字游戏。衡量艺术品价值的平衡杆上,艺术价值将让位于拍卖数字,至多从中求取平衡。

  艺术金融牵手,投资机构岂甘落后?

  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瞄准艺术品投资,蛋糕够吃吗?艺术圈是否会引发集团大战?

  金融资本之外,更多的投资商投资机构也在加入艺术品投资领域。除早已介入市场并且获得巨大收益的保利集团、万达集团、今典集团等,宝钢集团、红塔集团、鲁能集团等大型企业也已开始涉足艺术市场。而数以千计的画廊、艺术空间、美术馆——大多都有集团基金在背后支持。对于某些大集团来说,艺术品不仅仅是其一种重要的资产配置,还为其带来了新的知名度,而知名度的提升,无疑又是企业的一种无形经济收益。如在2006年北京保利的秋拍会上,以2200万元买下刘小东的油画《三峡新移民》的俏江南餐饮集团,刷新当代艺术作品拍卖纪录的,此举也在于提升品牌价值。日本的安田保险1987年以3985万美元购入梵高名作《向日葵》后,全球知名度也大幅提升。

  集团投资艺术品市场,毫无疑问,受益仍旧是最大的着力点。这一亘古不变的定律不会因为因为艺术自身的价值而改变。有市场便意味着有风险,有竞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收益,对风险资本也有相当的吸引力。2006年成立的影响国际集团,便是在海外风险基金的投入下建立。由于注重资金安全,它们一般会短线投资成熟艺术家的作品,以便全身而退;长线上,则会以艺术赞助的形式投资于尚未成名的艺术家,利用自身的资源、资金、市场优势,帮助艺术家实现作品的IPO,同时也获得可观的回报。这样的普遍举措,预示着以往的市场规则将被改变。除了外来的在国际市场上运行的经验,国内市场将没有任何“过来人”给予高屋建瓴能够的远见。即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有本地化的风险在等待。年底股市的全面滑跌,深圳楼市的崩盘,让一些投资者心有余悸。倘若这样的事情出现在艺术品投资市场,结果将会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艺术品投资者们,有几个会像潘石屹那样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第三级的风险并不会因为它有了“艺术”的外衣而减少。

  当然,风险之外重要的还是艺术品市场的成熟。投资周期较长、比较专业、注重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逐步扮演重要角色,是这些市场的必然趋势。脱离散户时代,有助于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如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一样脱离混乱走向规范,从而真正成为与股市、楼市鼎足而立的投资第三极。

  目前的中国艺术市场,热火朝天的前进,从业者对于其到底有多大的潜力多数迷茫。中国的市场到底有多大?被市场宠坏了头脑的艺术家会不会层出不穷?

  同时国外艺术机构、艺术基金纷纷抢滩国内市场,比如2007年11月在798圈了最大的一片工厂的尤伦斯艺术中心隆重开幕。众多的有国外艺术基金赞助的海外画廊在中国市场上游刃有余。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金融集团的挺进艺术市场,的确是一件好事。

  一句话,让艺术也“牛市”起来吧。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