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博快讯
香港考古乐趣多
2008-10-3 10:30:00 来源:香港大公报 阅读:1641
 [    ] [打印]


  提起考古,很多人都会觉得很严肃,很沉闷,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中大文物馆现正举办的「香江考古拾趣」展览,期望以轻松的形式,告诉大家考古学充满趣味性,并告诉大家历史并不遥远,它随时就在我们的脚下。
    地下埋藏更多历史
    「考古不单只是寻宝,它包涵更丰富的知识。」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多年来致力推广和参与香港的考古活动。他解释说:「过去我们主要是根据文献的资料来阐释历史,现在的历史学系都是用这个方法来研究历史。但考古学家相信,地底下面埋藏著更多历史,并没有用文字写出来。文字的记载只是很少的部分,古人留下来的遗址遗物,实在太丰富了。」
    今次举办的展览,目的就是希望将考古知识及香港的考古成果生动地展示出来。展览的对象特别为中学生而设,他说:「我们现在的历史教育危机,是中学生觉得读历史很辛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亦出现很大的差距,如何让大众对考古产生兴趣,是廿一世纪我们关注的发展方向。」
    人文与自然科学的结合
   「考古学的知识和乐趣,不应只限于考古学家,不同范畴的人亦可以参与。」邓聪表示,考古不是纯粹的人文学科,它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密切,考古学家很多时都需要运用到高科技技术,如透过DNA、动物学、人造卫星等技术去进行分析,考古学实际上是文科与理科的结合。
    在展览的场地内,首先向参观者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考古工具,其中有一把「洛阳铲」,据说是中国农村盗墓者发明的神奇工具,后来变成了中国考古学特有的工具。它能探测遗址的深度和土质,在殷墟、偃师商城等遗址都起了重要作用。展览又介绍了如何把文物碎片复修,如何为文物制作拓本,以及如何模仿八千年前古人用砂绳切割石器和玉器等。
    七千年历史文化层
    展览同时展出香港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出土文物,邓聪说:「很多中学生都以为香港的历史,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才有。但考古发现告诉我们,香港有七千年历史,很多地方如菲律宾都没有七千年的历史,我们的历史原来如此丰富。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文物引证,尤其在海边的遗址,一层一层的覆盖著不同时期的文化层,可见人类历来喜欢靠海生活。」
    展览的出土文物,包括东湾遗址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大湾的彩陶器、石器和玉器,竹篙湾的青花瓷,以及白芒遗址出土的西汉陶器等。其中,邓聪介绍大湾出土的牙璋串饰时表示:「这些牙璋,是商代的礼器,在中国多处地方,东南亚如菲律宾、越南等地都有出土,可见商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广。亦可见香港的出土,不但对研究香港历史本身,对研究整个中国、东亚及东南亚历史亦很重要。」
    白芒遗址发现西汉陶器
    至于在大屿山北面的白芒遗址,出土了一些西汉早期陶器,亦是重要的发现。过去,香港只有东汉时期李郑屋古墓的汉代文物,这次发现,填补了香港历史的空白。而竹篙湾出土的明代青花瓷,根据考究原来是景德镇所造。
   邓聪自一九八五年在日本东京大学学成后,便回港从事考古工作,并成立了「怀土会」,培训对考古有兴趣的人士参与考古活动,以及担任展览导赏员。他说:「其实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单在中大已有不少遗址,在吐露港的中间有六、七千年前的遗址,我相信崇基学院本来有更多遗址,只是被破坏了而已。」
   这次「香江考古拾趣」展览,即日起至二○○九年七月三十一日在中文大学文物馆东翼展厅IV举行。
中国古玉网首页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北京总站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松榆西里72号 010-51369450 13439462699 QQ:360288276
上海分站地址: 上海市普陀区雪松路330弄9号402室 021-66952907 15021023134
兰州分站地址: 兰州市城关区北滨河中路760号 0931-8360690 15009427576
版权所有 中国古玉网 备案编号:京ICP备16011496号